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人整体英文水平还相当地低,真正能够听懂英语并用英语与老外进行对话的人也不多。一旦涉及到同国外公司进行各种交流或谈判时,最头疼的事情是在哪里找到合格的翻译。那个时候翻译人才缺口非常大。当时,无疑是到各个高校去请那些英语教师、甚至教授们充当翻译。实际效果可想而知啊,很多英语教师或教授们一般口语可能还行,但是碰到专业的内容,甚至中文都听不懂,怎么翻译呢。不少人就认为这是由于外国人与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造成的。实际上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翻译没有把中外双方的想法或意见准确的传递给另外一方。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普遍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大所致。现在的情况大有改观,我们同外国人的沟通顺畅了很多,因为国人的英文水平提高了,我们的翻译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了。如果在某些场合,碰到很专业的问题,即使翻译不能准确完成信息的有效传递,可能参与交流或谈判的其他人也能够帮助完成沟通。
很多从各个国家的海归,绝大多数海归的英文口语都是不错了。但是即使是博士毕业生也未必能够成为很好的翻译。为什么?因为他们不具备我们所要求的专业知识
综合来看,时代比以往更加需要专业化、知识化的口笔译翻译人才。
第一、社会需要复合知识型的翻译。用人单位在招聘翻译人员时经常面临这样的困扰,这就是考生往往外语水平很好,发音正确,语法通顺,口语流利,但是缺乏各个单位工作必须具备的一些常识和翻译的基本功。比如,当今是市场经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来说,与经济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翻译技巧应该不会是很大的问题。但是,最近一个全国著名的大型公司在对考生口译考试时,让每个人将五个中文数字,且是整数字,如:20万、10亿,翻译成英文。虽然考生都来自著名高校英语系,但无一人能准确翻译出来。这里可能有考生紧张的因素,但翻译数字的基本功差显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社会需要具有良好作风的翻译做一名合格的翻译,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基础,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学风和工作作风。至于口译,更是翻译队伍,乃至一个单位的对外形象。从事翻译时,要用笔作记录、口译时要声音清楚、遇到实在没听懂的地方要请讲话人再讲一遍而不能随意编造等等,这些本来是做翻译天经地义的条件,但是现实中情况并非总是如此。还有的口译明明是为整个会议室里的主人与客人翻译,却只对主宾和主要客人翻译,坐的远一点儿的与会人员根本听不清在说什么。更有的翻译,出于个人兴趣爱好,竟然甩开主要翻译对象,去跟某一个人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还有的翻译,明明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和知识水平不够,翻译时遇到翻不出来的时候,或唉声叹气,或发脾气,不仅影响会谈效果,更毁坏了本单位或者中国翻译的名声。以上这些现象不是语言问题,但却是翻译培养要注意解决的课题。